【作品名称】:孔相卿 钧瓷《双龙吉祥尊》
【作品规格】:高32 左右
【创作大师】:孔相卿
【出 品】:中国工艺美术协会
【监 制】:孔家钧窑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是中国古代五大名瓷之一,并以其独特的釉料及烧成方法产生的窑变神奇而闻名于世。
瓷作为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符号,在世界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古就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它独特的窑变艺术,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艺术特点广受陶瓷爱好者喜爱。
钧瓷是中国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一钧窑出产的瓷器,因宋徽宗时期曾在近禹州市内古钧台附近设置官窑专门烧制御用瓷而得名。钧瓷主要贡献在于烧制成艳丽绝伦的红釉钧瓷,从而开创了铜红釉之先河,改变了以前中国高温颜色釉只有黑釉和青釉的局面,开拓了新的艺术境界。
创作大师:
钧瓷《双龙吉祥尊》该作品是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相卿创作,孔家钧窑监制,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出品,高约32左右(不含底座),限量发行700套。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六、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大师联盟副主席、中华民族艺术珍品评审鉴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钧瓷委员会主任、河南省钧瓷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总监、河南大学硕士生导师、禹州市钧瓷行业协会会长。
孔相卿,男,1963年生,孔子第七十四代后裔,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人,中国收藏家最喜爱的陶瓷艺术大师,河南省陶玻协会副理事长,许昌市陶瓷业技术状元,孔家钧窑有限公司艺术总监、董事长。
从事钧瓷艺术研究30多年,在钧瓷的釉色、工艺造型、烧成方式等方面均有重大技术突破,率先在钧瓷界带头发掘、规范钧瓷的制作工艺,经过研究、整理北宋钧瓷的传统工艺手法,论证釉色形成的理论依据,创立了提高钧瓷制作的工艺方法,一改建国以来钧瓷制作笨拙、单一的局面,真正体现出宋钧的艺术美。并培养大量专业技术人员,为钧瓷行业的振兴和产业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创作的作品多次全国大赛及评比中获奖,作品《伟人尊》、《国泰鼎》、《丰尊》、《小口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丰尊》被选为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国礼,并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其中《伟人尊》又被北京毛主席纪念堂收藏并入选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纪念邮票。2006年12月,孔相卿由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报国务院批准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7年2月,中央电视台《乡土》栏目播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相卿专题上下集,孔相卿创办的孔家钧窑有限公司,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钧瓷文化艺术企业。
孔相卿曾多次在国内主要陶瓷刊物上发表过论著,1992年“钧釉形成机理”发表于《中国陶瓷》杂志,2001年“钧瓷八美”发表于《中国陶艺》杂志;2002年“灵气的凝聚”发表于《中国陶艺》杂志,在陶瓷业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主要论文作为业界审美和钧瓷艺术指导标准。
钧瓷收藏价值:
钧瓷存世稀少,现世罕见,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球的钧瓷文物仅211件,在故宫博物院36.7万件瓷器里,钧瓷仅占35件,均为一级文物,在唐朝甚至有“均不随葬”的规定。
钧瓷有其独特的魅力价值,其中窑变更是其中一绝,因为钧瓷的窑变无法人为控制的,即使你正常的烧制,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所以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件钧瓷作品,所以每一件的钧瓷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好评度